工业废水处理作为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利用的关键环节,承载着工业生产绿色转型的重要使命。它不仅涵盖生产用水的精细化管理,更通过科学处理实现废水的循环回用或安全排放。近年来,我国从国家战略到地方实践,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政策体系,推动工业废水处理行业向减污降碳、循环高效的方向加速迈进。
在国家层面,政策部署围绕技术创新、循环利用、污染管控等核心方向展开。2023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力争达到94%左右,并开展工业废水循环利用试点示范,从宏观层面为行业设定量化目标。同年12月,《关于推进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实施意见》进一步细化要求,强调推动工业企业和园区实现串联用水、分质用水和梯级利用,同时严格规范企业排水管理,限制高污染废水进入市政管网。
在技术创新领域,202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聚焦有机废水和高盐废水处理的技术难点,推动产学研协同攻关;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针对高盐废水处理回用等关键技术实施“揭榜挂帅”,加速装备国产化替代,突破专用传感器、低温脱硝催化剂等核心部件短板。
各省市结合区域产业特色,出台差异化政策助力工业废水处理发展。河南省2025年发布的《河南省“净水入黄河”工程实施方案》,针对化工园区废水污染问题,提出推进沁阳、义马等区域的深度处理设施建设,并推行“一企一管”或“多厂专管、明管输送”模式,从源头上提升监管效能。
天津市在2024年明确提出,到2027年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升至95%以上;上海市则聚焦化工园区,要求完成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专业废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这些政策既紧扣国家战略方向,又结合地方产业痛点,形成精准施策的区域治理模式。
当前政策体系正推动工业废水处理行业呈现三大发展趋势:一是循环化转型,从末端治理转向全过程水资源循环利用,实现“废水变资源”;二是技术高端化,高盐废水处理、膜材料、智能监测等核心技术加速突破;三是监管精细化,通过台账管理、在线监测、“一企一策”等手段,构建全链条污染防控体系。未来,随着政策持续落地,工业废水处理行业将在绿色制造、生态保护与资源节约中发挥更关键的支撑作用。
总部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滨特尔(Pentair)集团成立于1966年,旗下品牌爱惠浦成立于1933年,拥有超过90年的净水经验,是世界上权威的专业水处理设备制造公司之一。滨特尔业务遍布全球6大洲27个国家,拥有10,578名员工,能在全球各个角落为我们的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滨特尔在中国拥有40年的本土净水经验,致力于为中国客户及消费者提供优质且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我们的客户遍布市政、工业、餐饮、便利店、酒店、泳池等工商业领域及住宅和大众消费者等家用领域。 我们卓越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在帮助创造洁净的水环境的同时减少水消耗,更高效地利用水及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江苏艾勤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勤科技”)是国内知名的曝气器和水处理填料的生产厂家。公司地址位于风景秀丽的太湖之滨、中国的环保之乡——宜兴市凯旋路18号。公司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拥有三千多平方米的自动化生产研发车间。
点击 免费发布信息